我科已开展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包括全肺灌洗术(BAL)、气道异物钳取术、支气管镜下气道良恶性狭窄的诊疗技术如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电烧灼治疗、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技术均处于区内领先水平。
一、全肺灌洗术
全肺灌洗术是通过灌洗移除肺泡表面沉积物(如蛋白、脂质和粉尘颗粒等)和生物因子(如抗GM-CSF抗体、肺泡巨噬细胞以及II型上皮细胞等)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该技术被广泛用-治疗职业性尘肺、肺蛋白沉着症等疾病。
大容量全肺灌洗适应症:1.各种尘肺;2.肺泡蛋白沉积症;3.吸入性肺炎;4.重症或难治的下呼吸道感染;5.慢性哮喘持续状态。
二、气管异物钳取术
异物进入、停留或嵌顿于气管或支气管内的状态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可致窒息死亡。如果异物进入时没注意到,嵌顿的地方也不致命,很可能不被发现,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慢性的病灶刺激,长期咳嗽、呼吸不畅、阻塞性肺不张或肺气肿等都可能是后续出现的症状,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确诊并取出。
三、气管内支架置入术
气道支架置入术,不仅在气道良恶性病变所致气道狭窄、气道软化、气管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关键时刻可迅速解除大气道的梗阻,起到救命作用. 气道支架置入术是在支气管镜或X线的实时监视下,通过将管状的气管支架支撑物送入病变部(狭窄处),支架自展扩张,重建呼吸通道,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一种气道介入技术。
其适应症:
1.气管管壁出现软化;
2.狭窄瘢痕型气管经过球囊扩张气道后治疗效果差;
3.肉芽肿型或溃疡坏死型支气管结核,经各种介入治疗后气管狭窄仍然无改善,并且出现远端肺不张;
4.患者有气管、支气管狭窄的临床表现。
四、经支气管镜热消融治疗术(高频电烧灼治疗、氩等离子凝固术APC)
高频电烧灼治疗电流通过人体组织可产生热效应,导致组织发生坏死和凝固。通过支气管镜,应用高频电探头或圈套器来治疗支气管腔内病变的方法即为经支气管镜高频电治疗。
氩等离子体凝固(APC)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电凝固技术,带有APC探头的电极电离氩气形成氩等离子体,在探头和组织之间形成非接触式高频电流,通过热效应使组织干燥挛缩、凝固和失活,达到凝切病灶和止血功能。APC烧灼时组织穿透较浅,仅为3~5mm ,安全性高并具有产生烟雾较少、止血效果快、创伤小、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
适应证包括:
1.气管-支气管的原发和转移性肿瘤;
2.气管-支气管的良性肿瘤;
3.肉芽肿性疾病;
4.器质性气管-支气管狭窄;
5.气管镜可视范围内的气管-支气管的病变部位出血等。
五、冷冻治疗
支气管镜下冷冻技术就是将直径只有2mm左右的冷冻探头探入支气管镜的孔道中,并随支气管镜进入肺内到达患处。冷冻探头可释放高浓度CO2,它温度极低,可达-70-80℃,探头可将接触的组织冷冻、冻死或与异物冷冻黏连,以达到冷冻切割、冷冻融解或粘连取物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包括:
1. 气管、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2. 气管、支气管良性病变的根治性治疗。
3. 气管、支气管异物,粘液栓子或血凝块的去除
六、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技术
近20年来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迅速发展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可与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及高频电刀治疗等方法联合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有大量有关采用球囊扩张的报道及长期随访资料的发表。诸多资料表明该项技术已发展成熟,用于治疗良性气道狭窄近期疗效也是肯定的。球囊导管扩张技术在临床上可用于气道狭窄的扩张气道成形术及气道出血的压迫止血。目前,球囊导管扩张气道成形术已经成为用于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及各种良、恶性支气管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良性气道狭窄
经支气管镜球囊导管扩张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气管、叶以上支气管狭窄的治疗,主要适应证包括:
1. 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瘢痕狭窄。
2. 气道插管或切开后的损伤性瘢痕狭窄。
3. 支气管异物刺激所致的增殖性狭窄。
4. 外伤性支气管挫伤修复后狭窄。
5.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
6. 气道支架术后再狭窄。
7. 气道内肿瘤及气道罕见病(如淀粉样变等)引起的气道狭窄等。
(二)恶性气道狭窄
支气管镜下治疗恶性气道狭窄一般采用支架置入,热消融或冷冻等介入技术,球囊导管扩张作为辅助手段。 主要应用于: 1.外压性或以外压性为主的恶性气道狭窄,当估计外压压力比较大置入支架难以充分扩张时,宜在支架置入前先用球囊导管扩张; 2.气道支架置入后出现扩张不理想时,可用球囊导管插入到支架腔内,协助扩张支架; 3.为其他介入治疗创造条件:当狭窄十分严重支气管镜未能插到远端或导丝未能通过狭窄段时,无法进行如后装治疗或置入支架等治疗,此时应先予球囊扩张狭窄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