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番禺区中心医院黄晨博士为第一作者的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型论文 “Thrombus Signal on T1-weighted Black-blood MR Predicts Outcomes of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in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被血栓领域知名的国际期刊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1976年创刊,JCR Q1,中科院 2区)录用出版,同时因获得欧洲心血管学会血栓组官方期刊的认可,本文成为杂志的4月份封面文章。该文收集近8年来的临床数据,历经20余次修改,从病理,检验、临床随访等方面系统性阐述了通过磁共振新序列客观评估急性静脉血栓的影像原理及病理特点,科学精准的预测治疗效果。此次被录用,体现了该院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研究已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为今后静脉血栓的诊疗提供了番禺方案。图1 我科深静脉血栓研究成果成为国际期刊《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的4月份封面文章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性障碍疾病,该病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领域的一种多发病,常继发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创伤、手术、分娩、肿瘤等危险因素。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威胁生命,而血栓后综合征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每年不断上升,目前临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为通过询问病史判断血栓的急慢性,一般认为急性血栓可进行血栓溶解治疗,慢性血栓以抗凝为主,即口服药物改善症状。但由于患者的遗忘及症状的隐秘性,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且采用“急性血栓”溶栓治疗后出血等并发症较多。
针对困扰患者及医师的临床问题,自2015年起,我科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专门用于检查静脉血栓而不需造影剂的磁共振新序列。该序列用于诊断急慢性静脉血栓,不依靠造影剂成像,可避免造成心功能及肾功能损害。该技术客观评估静脉血栓的分期,为科学精准的诊治静脉血栓提供了客观依据。图2 磁共振精准成像指导血栓个性化治疗
经过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该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我科采用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应用经皮导管直接溶栓的治疗方法已累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000余例。通过临床随访及大数据分析表明,该技术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节省了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栓塞后综合征,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为番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