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首次应用骨髓腔输液技术成功抢救危重患儿[2018/03/08]

 2014年1230,我科急诊接一名1岁左右腹泻导致重度脱水并昏迷患儿。当时,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四肢冰冷、CRT>5S、心音低顿、血压下降,需要紧急液体复苏及抢救。首诊的刘素丽医师果断选择通过胫骨骨髓穿刺输液技术,1分钟内成功建立骨髓输液通道,快速扩容并通过骨髓腔予以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为后续诊治赢得了时间。我科首次将骨髓腔输液技术用于临床危重儿童急救。

 在儿科临床危重症患儿的抢救过程中,能否及时、有效地建立输液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功与否。在当天的抢救中,他们在予以患儿吸氧,心电监护吸痰等处理的同时,急诊科多名护士同时积极予以建立静脉通道。但当时患儿的外周静脉收缩塌陷,穿刺困难,而中心静脉的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技术要求高,静脉切开又耗时长,并影响复苏术的实施。数分钟后仍不能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患儿的心率开始下降并呼吸变浅慢,情况十分危急。于是,果断地选择通过胫骨骨髓穿刺输液技术。幸运的是,穿刺十分成功,1分钟内,急救药物就顺利进入患儿体内,情况很快有了好转。于此同时,急诊科集合该院输液室、儿科住院部高资历护士到场,继续为患儿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在充分扩容及活化血管后终于成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实现多管输液。最后,患儿在进一步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下逐渐恢复自主心跳、血压提升,循环反应改善而取得进一步救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