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一科成功为92岁的老太太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老太太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九旬老太太因为在家里不慎摔跤,致髋部疼痛,不能站立与行走,家人将老太太送到区中心医院急诊,确诊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收入骨一科治疗。回想起当时老太太的诊疗过程,骨一科科主任黄炳生主任医师表示,她的个案算是众多高龄棘手病例其中较特别的一个:老太太已经年过九旬,年龄虽不是最高(该科行关节置换手术年龄最高是97岁),但年老体弱,基础病多,耐受性差。一个半月前曾因冠心病心率失常,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目前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此外,还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10种疾病,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如果不手术,保守治疗的话,骨折治疗过程至少需要卧床2-3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护理艰难,而且愈合效果难以把握。同时长期卧床更会诱发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感染、褥疮等各种合并症,危及到生命。因此,使患者尽快离床,才有可能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更快的康复,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此手术,是典型的“高龄、高风险、高难度”“三高”手术,面临的考验非常多,高龄体弱、冠心病、高血压、慢阻肺等高危病症,都是手术潜在的“高危因素”,手术风险相当高,难度也相当。非手术不安全,手术也高风险;尽管患者90多岁,但其骨折也得治疗,怎么办?这是摆在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三方面前的重大抉择!
为了减轻老太太的痛苦,挽救其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黄炳生主任及他的团队一边对老太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尽分析,反复研究,制订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各种处置措施,并联系ICU、麻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的专家进行术前评估;一边进行另一重要工作:与家人充分沟通,尊重并听取其家属对治疗方案(手术、非手术)的选择意见,其家属决定选择较积极的、效果好、疗效快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由患方选择。
在大量术前准备工作妥善完成及病者停用抗凝药物一周后,决定为老太太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黄主任更亲自主刀,台上手术精心操作,台下严密监护、得当处置,经过约1个小时的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战斗”,手术顺利并园满结束,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有望重新行走,继续她幸福的晚年生活。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老年人由摔倒导致的髋部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骨一科每年成功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关节置换手术超过20例以上。黄主任提醒老龄、高龄长者:人年纪大了,反应亦会迟缓,日常生活起居要防滑、防跌倒。一旦跌倒,对老人的危害严重!如有必要,老人可用“手杖”助行,穿防滑鞋,增加站立及行走时的稳定性。
通讯员 陈晋宇 梁健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