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刘德祥主任医师赴美顶尖医学院进修磁共振成像技术
“无诊断,不治疗。”所有的治疗都是建立在正确的诊断上的,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有有效的治疗。诊断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之一。6月29日,我院放射科刘德祥主任医师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学归来,为我区引进了磁共振最新技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脑灌注成像
实现早期预测和愈后监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于1876年,是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已有37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其医学专业一直排名美国前三位,也是众多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源地。在访学期间,刘德祥得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及放射科学系F.M. Kirby磁共振研究中心导师刘官树及秦勤教授、Kannie、Peter教授的悉心指导,诊断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访学一回来,刘德祥就迫不及待地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他首先在医院开展的就是MRI脑灌注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早期预测脑梗塞、脑肿瘤、脑中风等疾病,并可实现对整个治疗过程和疾病愈后的动态监测。
“急性脑中风最有效的介入治疗时间窗是6小时。往往很多家属无法确切说出病人起病的时间,依托以往技术,医生也很难下判断。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适应手术指征。”刘德祥介绍说。
血栓定量成像
为介入治疗提供更准确依据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变,近年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血栓容易脱落导致肺栓塞所以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已成为行内的热点。血栓定量成像技术可以直接对血栓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准确了解血栓的病理构成,能对血栓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依据。”刘德祥说。
刘德祥提到的血栓定量成像技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的重要技术,通过定量分析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及时为临床提供较全面的影像学及血流动力信息,以指导临床的治疗。他接下来将与陈汉威主任的团队一起把该技术与该院开展的血栓微泡介入治疗结合,共同申报明年的国自然项目。
血管斑块易损性判断
挽救更多脑中风患者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超快速成像和功能成像方面的的优势明显,对脑梗塞、脑肿瘤、脑中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中对血管斑块易损性判断也是其中一种。
“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人体内的要塞通道。高血压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就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埋下疾病隐患。
“通过进行血管斑块易损性判断,可以准确知道病人斑块情况,帮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风险低的可以药物控制,风险高的及时手术,以免对生命健康造成更大的危险。”刘德祥表示,接下来他将依托学术沙龙等形式,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认识该项技术,并制作科普性资料,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据了解,在美国访学的一年时间内,刘德祥系统学习了动物疾病模型的制备、磁共振成像方法、序列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学习,参与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其部分成果已经在国际磁共振年会上进行会议交流。其中,一篇以他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还拟在磁共振领域最专业的杂志上发表。访学期间,他还参加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动物研究及人类研究资格课程及磁共振安全课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在那里,实验至晚上9-10点,经常在星期六、日加班,连续工作6-8小时,至下午及晚上10点才吃午饭或晚饭是常有的事。下班后,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专业文献,并坚持每周两晚参加成人英语学习班。在美国生活、工作的一年里,美国良好的人文素质及先进的科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亦使我深入了解到美国医院的医教研及管理活动,开阔了视野。但我深知,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的国情,只有将自己所学的先进知识、理念与国情结合,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才能发挥作用。我将把所学运用到工作中,不辜负医院、科室的栽培,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刘德祥说。
刘德祥主任向记者介绍脑灌注成像。梁健坤 摄
(番禺日报 貌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