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一文读懂宫颈癌筛查报告,拒绝一脸懵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朋友生殖道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因此,宫颈癌筛查是“两癌”筛查的必做项目之一。
可是,当拿到检查报告时,
却往往如阅“天书”,
这让姐妹们感到困扰。
在宫颈癌筛查中,最常做的检查是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检测和薄层液基制片细胞学检测(TCT)。那么,该如何看懂这两个报告呢?
HPV是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的缩写,研究认为,它就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HPV是一个大家族,目前已经发现了120余种,其中,番禺区中心医院开展的高危型HPV病毒亚型检测有15种。
高危型HPV病毒亚型15种: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
疑似高危型HPV病毒亚型3种:26、53、66。
低危型HPV病毒亚型10种:6、11、40、42、43、44、54、61、81、83。
HPV检查报告总体来说分为简单和详细两大类:
详细的HPV 检查报告会把检查的每一种HPV都列出来,逐个告诉你是阴性还是阳性。简单的HPV报告就是直接把高危型和最高危型HPV结果“打包”在一起了,如果“打包”结果是阴性,则说明这些种类的HPV都没有。
CC点为显色控制点,显色表示杂交过程正常;PC点为内参点,显色表示采样、DNA提取、PCR过程正常;其余各点代表HPV各型。
HPV检查阳性是不是就意味着得了宫颈癌呢?
当然不是!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代表感染HPV就一定会导致宫颈病变,还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测(TCT)进一步明确。
TCT代表“薄层液基制片细胞学检测”,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一句话形容就是:让我看看“你”(宫颈细胞)发育到底正不正常!
我们以下面的检查报告单为例进行讲解。

一般来说,一张TCT检查报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标本满意度
一般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不满意的标本需要重新取样。
2.宫颈微生物情况
TCT检查不仅能筛查宫颈癌细胞,还能查滴虫、霉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3.病理诊断
这也是医生们最关注的部分,这一部分可能会出现以下诊断:


不同的情况处理方法不同: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
如果HPV检查结果为阴性,说明未发现宫颈病变,定期复查就行了;如果HPV检查发现了高危HPV,则需要 6~12个月后复查;如果是最高危型HPV阳性,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活检。
非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异常)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提示有异常细胞,需要进一步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灶处活检。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表示有可疑癌前病变细胞,需要进一步确诊及治疗。
非典型腺上皮细胞( AGC)
提示极有可能是癌前病变,这时需要做的进一步检查就不局限于宫颈了,还包括子宫内膜。
鳞状上皮癌(SCC)或腺癌
提示宫颈已有癌变,应及时行阴道镜下的宫颈多点活检,及时就医,尽快治疗。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HPV和TCT在宫颈癌的检查体系中都属于比较初级的诊断,想要更精准的判断,还得靠更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因此,发现检查异常一定要及时复诊。
文字丨妇科二区 唐敏贤 苏慧明
编辑丨许静
校对丨李桂芳 曹弼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