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番禺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成功为一名左眼运动障碍及复视的72岁患者开展MRI动眼神经相关成像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更清晰的病变位置,更加有助于医生给予明确诊断,有效指导治疗措施,是该院精准医学发展的又一进步。
李莉
动眼神经麻痹是各种病变使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出现以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眼球转动受限、复视及瞳孔散大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科综合征。
该病发病率不高,病因却有多种,包括缺血、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外在压迫性病变等。
常规的颅脑MRI扫描是以脑组织为检查对象的,对颅内大部分的常见病变检出就已经足够了。但对于颅内神经(比如动眼神经)这类微细结构的检查,就需要更能凸显出神经形态的序列以及无间隔的容积扫描方法。
在为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MRI扫描时,考虑动眼神经比较细小,须2mm以下的薄层扫描,该院医学影像科头颈学组组长李莉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利用MRI 3D-spaceT2重度水成像序列+T1 vibe平扫+增强,所有序列均采用脂肪抑制技术,0.5mm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必要时进行曲面重建,能清晰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海绵窦段、眶尖段及病变: 动眼神经起自中脑,经中脑脚间窝脑池内于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后与后交通动脉平行,向前经过海绵窦两侧外上部,自眶上裂入眶。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RN)
该院医学影像科成功开展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RN),采用神经肌肉所应用的策略,如臂丛成像(brachial plexus imaging),其中神经损伤导致神经内膜液体和T2加权信号增加。在头颈部,MRN已用于定义正常神经解剖、颅神经病、下颌创伤和腮腺病变(通常只能通过标准序列上的解剖标志来估计与面神经的关系)。
MRI平扫海绵窦与神经根信号相似,两侧难以区分,增强后血管强化,海绵窦信号增高,与不强化的神经形成对比,容易区分。眶尖段动眼神经更细更难显示,但是如果有病变、肿块炎症常常异常强化,为了使强化的病变更易显示,增强扫描必不可少。
本期科普医生
李莉 主任医师
李莉主任医师曾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对头颈部、五官病变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尤其熟知颅底及颅神经等细小而复杂解剖结构。
在成功完成了动眼神经成像后,李莉联想到面瘫、三叉神经痛也是常见病,发病率高,进一步尝试用动眼神经成像序列进行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成像。三叉神经脑池段、三叉神经根及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和面神经脑池段、内听道段均能清晰显影,为明确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下图)。而颅底骨算法CT扫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乳突段、鼓室段及其它颅神经出入颅底的孔道,联合薄层MRI成像,能准确定位颅神经病变,从而为病变定性提供帮助。
(放射科 艾竹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