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护理风采>>护理园地

坚持,做一个有价值的护士!

又是一个浮躁的季节,门诊量激增,医护人员紧张,“很累,不做了”!是现今护士姐妹们常说的一句话,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8年多,护士的艰辛我能深刻的体会,遇到困难的时候何尝也不是有着这样的情绪,任何一种职业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总是那么幸运,那么美好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调节才可能拥有或者找到平衡。

记得2006年11月,开展PICC新技术我有幸成为了该技术的骨干,当时,对于PICC技术了解的人还不是很多,包括医务人员。而且也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用,那么在这有限的范围内,作为骨干的我,如何让医护人员理解、让病人接受、让技术延续,必定肩负着重任。树立典范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娴熟的专业技术、耐心的解释、人性化的维护,一点一滴的在临床积累。如:95岁的老太太慢性肾功能衰竭并糖尿病,患病以来一直依靠透析输液治疗,四肢能找到的外周表浅静脉都扎过了、硬化了,手和脚都肿得像馒头,由于反复穿刺,锁骨下静脉也狭窄了。在仔细地检查她的血管后,寻找到肘部的一根静脉,成功的置入PICC导管。每天的药物和营养终于顺畅地输入到老太太体内,从而提高了老太太的生活质量。35岁的陈先生结肠癌需十多个疗程化疗,刚开始不接受PICC,在作了3个疗程化疗后,出现了严重的静脉炎,承受不了反复的穿刺及炎症的痛苦,第4个疗程后患者强烈要求置PICC管,这时,静脉已经受到了损害,给PICC穿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还是成功的为病人置入PICC导管,让病人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治疗。这样的案例已常见不鲜,成为该技术的骨干,本人深知不能局限在挑静脉粗直范畴内发展PICC,还需挑战难度、巩固技术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服务和便利。只有良好的开端没有细心的培养也不行,PICC的维护也就是平时的护理,在整个这项技术中应该是最重要的,也是病人最需要的。本人多次制作PPt授课及现场维护操作示范,尽可能让每个护士都掌握维护技术,只有当每个护士都认真,用心地去做了,才能维护好PICC,患者使用PICC的寿命就越长,患者的满意度就越高、社会效应就越大。

护理人员短缺是众所周知的共识,平时开展新技术的同时还兼顾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本人经常加班加点如:管道异位复位、专科门诊护理、外出会诊、等等。同事问我,这样辛苦值不值,我也犹豫过,但想到该技术的开展,既能让长期输液患者、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免受反复穿刺及静脉炎带来的痛苦),也能让医院带来了一个长远的收益(一条PICC置管可为医院带来一个长久的顾客),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6年多时间,足迹遍及全院,个人置管量达600多病例,其中疑难会诊300多例。等等数据证明了新技术的可行性和自身的存在价值。

姐妹们,黎明前总会有黑暗,风雨后才见彩虹。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生的旅途里,虽然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门诊:樊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