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的时候路也没法走,想不到手术第二天便能下地走路,梁医生手术做得真好!
近日在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做完腰椎间盘微创手术的李先生感慨万千。
他口中的梁医生,正是来自我院脊柱外科的援黔医生梁和胜。
近日从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获悉,梁和胜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l 排难解困 让脊柱微创技术“落得地”
2019年11月,梁和胜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主动申请来到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威宁自治县,并挂职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刚来到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时,该院骨科尤其脊柱外科技术相对薄弱,设施设备落后,很多脊柱手术不能开展,患者只能转送到毕节、六盘水等附近上级医院救治。梁和胜对科室诊疗工作进行规划,在得到番禺区捐赠的椎间孔镜等脊柱内镜设备后,陆续着手开展各类脊柱微创手术。
经过半年的努力,梁和胜开创威宁自治县首例术式9例,脊柱手术量由以前一月约6台简单骨折手术,到现在月均脊柱手术量30余台,其中微创手术占比一半以上,很多患者慕名前来寻医问诊,每月诊疗达到500人次以上。
以前传统手术出血几百毫升,现在微创手术能降到少于5毫升,且所需要用的耗材及药物大大减少,患者当天可以下地走路,两三天可以出院。
新技术的开展,既填补了该县脊柱外科的空白,也让这里老百姓看病就在家门口。
l 真帮实扶 让技术“长得好”
他以对口帮扶为契机,逐步规范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骨外科的诊疗,定期举行小讲课、交班读片会。“在帮扶过程中,我们不仅是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做手术,而是要手把手地教、传授自身经验,最终达到让当地医护人员能自己独立做相关手术,真正把技术留下来。”为了让扶贫成果在威宁自治县“长得好”,他主动申请将帮扶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1年,目前该科室的几名主力医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很多脊柱外科的诊疗、手术技巧及操作,并能独立完成一部分脊柱外科手术。与此同时,梁和胜还在努力推动创建威宁首个微创脊柱外科。
在帮扶期间,梁和胜发现威宁自治县地处高原,空气稀薄,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比例相对较高,发展为重症病例多。对青少年脊柱侧弯进行筛查,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对避免因病致残、致贫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他积极推进全县中学生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活动,在广东省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威宁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威宁自治县教育局等支持和帮助下,已经逐步对威宁自治县中小学生青少年脊柱侧弯开展筛查 ,目前已为6000多名学生进行筛查。
l 情真意切 送医入户暖心问诊
工作之余,梁和胜定期为贫困户送医上门,解决他们的就医困难。
26岁家住在威宁县城以北约74公里的颜先生,是一名先天聋哑人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月前,在树上劳作时不小心坠下致胸椎骨折毁损脱位,完全截瘫。梁和胜联合骨科团队为颜先生进行经后路行胸11椎体脱位、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管扩大成形、脊髓探查松解、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最终保持其脊髓的完整性。“术中所见脊髓挫伤严重,但仍保持脊髓完整性,希望通过手术为患者创造恢复的条件,术后加以锻炼,能实现生活自理。”梁和胜提到。术后予积极康复治疗、护理,颜先生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2周后,梁和胜带着自行筹集的轮椅、胸腰椎外固定支架及一些生活用品来到颜先生家中进行随访,他惊喜地发现颜先生身体感觉平面下降到大腿上段,左足第2-4趾可以小幅度活动了。梁和胜为颜先生惊人的康复速度感到欣慰,并不时叮嘱他的家人要注意加强营养补给、定时翻身拍背护理,被动活动双下肢各关节。
除了送医上门外,梁和胜每月还积极到板底乡、么站镇、石门乡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并为当地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讲课。
尽自己的能力,让扶贫工作更深入基层,让更多少数民族贫困户得到实惠。